醴陵发现宋元时期古窑址 出土2000余件瓷器/图 - 头条新闻 - 湖南在线 - 华声在线
2019-10-25
10月9日,古窑址发掘出土大量的窑具。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
10月9日,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宋元时期古窑址(马冲1号窑址)发掘现场。
湖南在线—湖南日报10月9日讯(记者 李国斌)醴陵瓷器生产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年份是清雍正七年。而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宋元时期古窑址的发现,把醴陵的瓷器烧制史往前推进了600多年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、发掘领队胡建军介绍,该窑是我省宋元时期民窑中的佼佼者,窑址保存完整,目前已出土了2000余件胎质细腻的瓷器。
窑址位于浏醴高速公路段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,由于公路无法改道,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于8月中旬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,发掘的作坊和窑址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。记者今天在唐家坳一座小山坡上的马冲1号窑址看到,已经打了大约1米深的探方内有不少碎瓷片堆积,出土的窑具密密麻麻堆放在一起,古窑址已现雏形。
胡建军介绍,马冲1号窑址呈长条形,俗称龙窑,全长34米,下部宽2.2米,尾部宽3米,顺山构造,用砖砌成,窑床保存完整,是省内的一次重大发现。在窑址的尾部,有3个相连的砖砌方坑,烧焦的痕迹还依稀可见,胡建军说这体现出该窑构造科学的特点,“长条形的龙窑往往尾部烧不到,建这样3个投柴坑,可以增加窑尾的温度,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。”胡建军表示,相比其它一些窑址几米厚的废弃堆积,马冲1号窑址从宋代到元代几百年间,废弃堆积只有几十厘米,说明该窑出产的瓷器精美、废品少。
12下一页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